想Idea?請看著你的產品

10 月 / 17 / 2003

最近忙翻了,在整理Saatchi & Saatchi“亞洲及非洲區域創意總監”Craig Davis的採訪,Archive下一期要用。

在香港時,Iris曾經跟我批評過Saatchi著名的“假廣告戰鬥營”。Craig在採訪中則說這種把一些人找來到某個特定地方一起想點子的做法,是保持新鮮觀點的好方法。

這種作法到底是不是“假廣告戰鬥營”,是另一個問題。不過,這樣想出來的點子,到底會是怎麼樣的點子呢?

我一直覺得Saatchi常得獎的那些作品,都很有“得獎廣告相”,卻常常都有少了什麼的感覺。而我自己在1997-1999年,也曾在上海Saatchi當過文案。當時,老板要我們每次至少交50個idea,而且大家都一律拼命想些好笑的點子。當時我們有個外擦過敏藥的產品,就記得很清楚那些男生們想出來的都是因為過敏如何發癢如何因此發生好笑事情的腳本。我一直都覺得那樣的廣告好假,也看不出為什麼那樣作廣告就是好。跟老板漸行漸遠的結果,很快就被公司踢回台灣了。

(不過我回台灣之後寫過一個廣告,就得了時報廣告獎兩個銀獎,一個華文文案寫作獎。特此聲明,以證明我並非那麼沒天份。)

兩年前,自己也得了過敏。有一天,拿起醫師開的藥,ㄟ,這不就是當初曾經花了許多時間想idea的那個產品嗎?當下忽然靈光一閃,了解了問題所在:我們只被逼著想idea,對產品卻一點也不了解!以過敏為例,那個過敏藥跟本不是止癢用的。要止癢,最有效的是冰敷,或服用醫師開的口服處方藥。而且,過敏對患者來說,是非常悲慘的事,不可能看到取笑自己的廣告就會笑得出來,還產生認同而去買藥的。我自己就會等醫師處方,或仔細研究藥物的效能和副作用後才會買。那樣的廣告,至少對身為患者的我來說,完-全-沒-有-效。

前陣子,看了這本與福斯汽車有關的書,其中提到,DDB當時為了要作好VW的廣告,派了一隊人到德國狼堡VW的工廠裡去爬上爬下,問東問西。因此他們的廣告中永遠都不乏跟產品有關的有趣細節。而當初選擇DDB為VW製作廣告的Dr. Hahn也說,“我喜歡DDB,是因為他們的創意想idea找靈感的時候,是瞪著產品,而不是窗外的帝國大廈。”

不久前出版的“廣告沒落,公關崛起”,和“我們都知道廣告完蛋了”兩書,都以廣告人對廣告獎的沉迷,導致廣告成為失去行銷功能的“純藝術”,批評廣告存在的意義。也許,這就是因為現在的廣告人,想idea的時候比較注重整體的戰鬥性意義(如Craig的戰鬥營)和想idea這件事本身,而比較不看著產品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