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八卦以外

8 月 / 25 / 2005

要是我們也能把MSN互相貼送的訊息和口頭傳播的訊息也加以統計,最近全台北市「最多人轉寄」的八卦頭條,應該是某大廣告公司董事長開除總經理的傳聞吧!

兩天前開始,就有朋友不斷把這家廣告公司董事長所發,指控該公司總經理違反忠誠原則,並立即加以解雇的文字貼傳給我,然後加上所聽聞的背景說明。大概是,總經理想要自創公司,董事長怕客戶被帶走之後位子做不穩,於是先下手為強。

據說,這兩位都是在圈子裡以深沉狠辣著名的高級幹部。而由一般廣告業朋友傳遞這則訊息的興奮熱心,就看得出,他們多半是單純的人,搶著傳達這則消息的目的,多半只是想要享受能夠“第一個”把消息傳出去的那種快感。(不幸我讓很多人失望了,他們告訴我時,我已經聽說也看到文件內容了。)

相關的公司的確夠大,組織要重新整編起來,大概也會形成個小小的地震。不過這地震的影響力,也應該很快就船過水無痕。反正,這行業有誰真的是不可取代的呢?

我想來談談我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議題。今年6月,很榮幸被MSN邀去坎城進行採訪。說實在,要不是有這次的採訪機會,我在坎城“必須”認真研究有關非傳統媒體的創意,又因為專訪MSN的行銷負責人而對網路媒體小有認識,以往年在坎城的繁忙,我是不大有機會去注意新媒體的。由於這次的專訪與報導,前幾天,全球最大的數位創意系統Isobar的全球老闆來時,我也應邀對他進行專訪。加上,因為自己在大學教書,買來英國IPA去年度的行銷效果獎論文集研讀。然後,北京的網友傳來一篇《華爾街日報》記者對Martin Sorrell的訪問。綜合以上三個來源所讀到的,才發現,原來,廣告業的新媒體化,經濟計量(Econometrics)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先說一個上星期在當顧問的廣告公司上課時,與公司某個業務頭對於新媒體重要性的小遭遇戰:我幫同事上課時,一再強調新媒體對傳統廣告代理商營運模式的影響,是我們不可能再躲避的。我認為,客戶必然將會收到這方面的訊息,來向廣告公司要求提出新媒體服務。廣告公司不可能再用“台灣市場中大眾媒體還是有用”來搪塞客戶。

這位業務頭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廣告媒體的量還是很重要,必然要達到一定的量,才能造成影響。因此,傳統廣告代理業的模式仍然有效。

要是小魚網的讀者也還這樣想,那麼,Aegis媒體公司刊物上的某篇報告可能會引起你的興趣。在這篇報告中,研究公司指出,他們已經能夠很精確的幫客戶建構模式,從而計算給客戶看,媒體投放量到達某點時,能增加多少的收入。比如,有個例子是,當投放量增加約8900萬美元,客戶的收入將增加570萬美元。

小魚本人從來不是數學高手。(我的數學能力,曾經讓高中數學老師每堂課都露出欲哭無淚的表情。) 但我在看到這篇報告之後,才一直理解到新媒體公司一直很有信心的“效果可測”(accountability)是什麼意思──這個詞的用法甚至已經不只是,讓客戶實際可以看到“名單增加多少筆”、“資料庫擴展了多少”。而是以模式預測媒體投放與收入之間的關係。

在英國,首先發展並實際將Account Planning運用在業務上的DDB廣告(前身是BMP DDB),早就成立專門應用經濟計量幫客戶作預測的DDB Matrix。DDB在IPA行銷效果獎的論文中,大量運用模式預測來證明他們廣告的實效。這家其實也很會得創意獎的廣告公司,現在在公司網站上的稱號,可不是“最有創意的廣告公司”,而是“最有效的廣告公司”。

而咱們的老朋友,WPP的老板Martin Sorrell先生,則在《華爾街日報》的採訪中,對顯然也不是很了經濟計量到底是什麼東東的記者,大肆宣傳經濟計量對廣告業未來的貢獻。和WPP對經濟計量業務的鴻圖大計。(先講先贏,再加挖角囉!WPP的集團企畫長不就是以前 BMP DDB出身的!)

再回到前面咱們台北最熱的公司鬥爭題目。其實,公司的高層鬥爭,想必也不只是,我帶客戶走你就把我殺頭,這麼簡單的原因吧!廣告業正在一個經營模式大幅更改的階段。重新進入標準化理論與作法崩解的時代,想來,必然造成理念與資源的重新分配。不知道這樣的事情是剛剛拉開序幕,還是,單一事件。(不知道是個單一地震或是一系列地震的前兆。)

我是希望看到系列地震的──我希望這些地震不只是人事,而真的是更深切的,對廣告業的操作模式與未來的認真思考的產物。要不是這樣,那,就震得莫名其妙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