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11 月 / 03 / 2005

我覺得廣告業的記者是不好當的。

就拿Samsung比稿來說,Samsung去年比了一個長達數月的稿,之後,據說是由於Martin Sorrell親自操刀,加上集團整合有效。WPP在比稿中勝出。不久,各大廣告與財經媒體都刊出文章,討論當時HSBC等比稿一路順遂的WPP的集團運作策略是未來廣告業的趨勢。

不到一年,Samsung未經比稿便把廣告業務交給Publicis旗下的Leo Burnett。在WPP比稿勝出之後主管Samsung創意業務的Berlin Camron和業務的JWT都出局。同時,可口可樂也把預算約1.5億美元北美的廣告業務由Berlin Cameron移給Wieden & Kennedy。這下,廣告和財經媒體不大說話了。因為Publicis是集團,Wieden & Kennedy是獨立創意廣告代理商,西瓜和李子有點沒法比較。而更絕的是,Samsung的高階主管接受媒體專訪時公開說,他們對Berlin Cameron的創意並沒有不滿意,只是覺得公司的行銷預算這麼大,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還是要在本身與代理商之間的關係中取得平衡…… (所以完全是奇摩子問題?)

我要說的是,做為觀察者,我們都不太夠格去討論這問題。我們對整體經濟趨勢和企業的微觀面都不夠了解。我想,討論Samsung或可口可樂的業務移轉,不討論當事公司兩方的內部衝突和互動(光看AdAge或Adweek的報導也會發現,因為新的行銷主管上台就要比稿的案例真是多的不得了),不討論企業或產業本身面臨的問題(如,可口可樂今年的財報還是不錯,但是因為來自新興市場的收益,在英美市場該公司都面臨整個可樂產業因為健康意識興起而萎縮的狀況)……

一個廣告業務的移轉當然會牽涉到很多很多的原因,而我看媒體,還是這邊問問,那邊問問,所得到的答案也總是摸不著邊際。

又如廣告集團的購併。之前說過,當初第一個廣告集團Omnicom成立的過程,是消息滴水不漏。我曾經訪問過當初三合一時,在Needam這方的Keith Reinhard,他現在還是DDB集團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回憶當時,他說,周五股票歇市後,他們開始在公司裡架起人高的看板,把所有客戶全部列在上面,一家一家地打電話通知。客戶全部知會完之後,他們直接打電話給紐約時報的廣告專欄主筆,告知Omnicom成立的訊息。對方真的是大吃一驚。這宗交易後來被稱為「大霹靂」的確有石破天驚之勢。

比較起來,媒體現下報導Vincent Bollore再次拿下多少Aegis集團的股份(現在已經到20%以上了),又有什麼意義呢?也許只不過是幫這些股市鷹隼在放消息而已。說到這,我不得不覺得,Omnicom的成立為何新聞滴水不漏?因為人家是真的要認真成立一個集團。而其他集團的新聞為何不斷?甚至,英國證交所得下令Martin Sorrell在期限內決定到底要不要買?

是因為前頭玩的還是認真的企業合縱連橫,而後面這些例子都只是金融家在炒作股票?

我不知道答案,所以我最近挺沉默。閉門讀書是也。

One Response to “無題”

  1. MiCol Chan表示:

    1. Martin肯定是最近最郁闷的人.
    2. 我最近连翻译成英文都很懒
    3. 现在看广告业,99%说”生意”,1%说”创意”,有些悲哀
    4. 顺便说一下,本次主角Samsung,韩国企业,本来就不是省油的灯…
    5. 我还是喜欢,Maurice Saatchi(这个有点无离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