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6 September/9月16日(週三)
The balance of economic power has shifted from West to East. 東西權力平衡
Seminar
09:00 – 09:45
Publicis
The Balance Of Power
這場是陽獅場。45分鐘的時間不長,應該是個台上排排坐,輪流針對議題表達一下意見的研討會。講者中兩位是陽獅的:Richard Pinder是營運長,Calvin Soh 是創意出身的創意長和副董事長。兩位客人:Francesco Lagutaine 是在廣告業和客戶兩邊遊走的行銷人,現在算是客戶,與花旗銀行在紐約總部的全球行銷團隊合作,負責花旗銀行的亞太與日本行銷業務。Benjamin Lee則號稱是新加坡重要的blogger。看到這陣容覺得可以談什麼呢?談得是個權力問題:亞洲崛起,社交媒體崛起,力量是否由西方移轉到東方?由品牌擁有者移轉到消費者?由傳統媒體移轉到新媒體?經濟危機是否加速這個移轉?行銷傳播產業對這個移轉(意思就是假設有這種移轉發生了!)如何反應?反應夠快嗎?人員組成與結構是否過時?如果不及時改變,會不會像美國的汽車業一樣處於困境?
Is there an Islamic consumer group that spans geographic borders and socio-cultural strata?
“伊斯蘭消費族”群存在嗎?
Seminar
10:00 – 10:45
JWT
據說,北京奧運期間,主辦單位花了500萬美元(約1.65億台幣)為伊斯蘭運動員,觀眾,和官員設立清真(Halal)食物中心。伊斯蘭社群對於符合自身獨特需求的商品和服務的確有廣大的需求。而近來也開始有如Teshkeel媒體集團(漫畫《99英雄》的出版商)開始以伊斯蘭觀點生產媒體內容與創造產品。事實上,全世界1/5的人口自認為伊斯蘭。伊斯蘭不但是一種宗教,還是一種生活方式。那麼,有跨越地理,社會與文化區隔的伊斯蘭消費者存在嗎?JWT中東與北非執行長Roy Michel Haddad將闡述這個10億人口的消費族群,以及五個次族群,並分享對這個族群發展品牌機會與品牌關係的觀點。
UNIQLO offers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creative world
創意:東京到全球
Seminar
11:00 – 11:45
UNIQLO
Creativity: From Tokyo To The World
講師為Uniqlo的“客戶”勝部健太郎(Kentaro Katsube)。好的客戶是好廣告的驅動力。勝部健太郎(Kentaro Katsube)對創意世界闡述他作為客戶的觀點,應該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研討會。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living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when it comes to adapting to change, and what can the developed world learn from Asia?
Workshop
11:00 – 13:00
Interesting.org
The Developing World: How Asian Creatives Will Lead The Impending Idea Revolution
Fredrik Härén號稱在商業創意演說專家,並且曾經是瑞典的“年度最佳講師”,現在居住在新加坡。這一場工作坊很像是他所創辦的Interesting.org的促銷場。這位來自瑞典的專家要告訴我們來自亞洲的創意,在創意革命中住在發展中國家的好處。而且還要告訴我們身在創意產業的人,在這劇烈變動中最善於變革與調適的創意公司與組織是怎麼做的。然後鼓勵我們亞洲創意要善用本身的獨特背景,文化認同,影響和技術在職涯上前進。
數位敘事研討會
12:00 – 12:45
Cheil Worldwide
Digital Storytelling
韓國有名的古老神話中,說有一隻住在洞穴裡的熊,吃了整整一百天的艾蒿和大蒜之後,變成了人。
這故事如此獨特,因此能藉口頭傳播代代相傳達五千年,這說明了人類不只是會思考 (Homo sapiens),更重要的是會說話(Homo narrans)。
溝通的中心都是故事,但自從數位時代降臨之後,說故事的方式已經產生劇烈的改變。數位敘事創造出獨特的架構,與類比的敘事有三個關鍵的差異。
首先,不只是提供產品訊息,還創造品牌故事。
其次,類比敘事結構封閉,需要線性思考,數位敘事結構則如同無限符號般開放。
第三,說故事者除了是個神話創造者,還得變成“節目主持人”。
數位敘事的目標是讓閱聽眾自動藉由口頭傳播傳播故事,在網際網路上創造聲量。
南韓作為世界上網際網路通訊最發達的國家,網友比其他國家花更多時間在線上。因此,各種形式線上廣告訊息,由入口網站,子網站和遊戲網站上的廣告,蓬勃發展。Cheil全球團隊的創意總監Thomas Kim在這場研討會的主題便是網路溝通的無限可能,以及南韓近來最引人入勝的數位故事。
如何理解與瞄準亞洲消費者
Seminar
13:00 – 13:45
Grey Group
Understanding And Targeting The Asian Consumer
Grey集團將分享他們的眼觀亞洲(Eye On Asia )調查結果。這是該集團在過去四年內於亞太區16國訪問3萬3千多人的調查研究成果。Grey集團亞太區董事長與執行長Nirvik Singh將分享2009年度眼觀亞洲調查中,發現消費者品牌選擇的因素。並對品牌如何連結與有效瞄準亞洲消費者提出建言。而Tiger啤酒的亞太區行銷經理Edmond Neo將以Tiger啤酒為實例,分享該品牌如何由亞太區前進歐、美,拉美與中東市場的經驗。
亞洲廣告vs數位
Seminar
14:00 – 14:45
adobo magazine
Meet The Press
這場是Adobo雜誌(不是Adobe喔,是菲律賓的廣告雜誌,但是據說號稱是亞洲最好的廣告雜誌,而且聽說創辦只有3年)的場子。Adobo雜誌的創辦人和主編Angel Guerrero(她之前在McCann廣告工作了15年,可見做廣告雜誌專業真的很重要)要訪問四位業界人士,談數位對廣告產業的影響。不過她的人脈好像還是在麥肯集團與母公司IPG內,因此找來的講師有兩位都是IPG的人。
這場研討會中有亞洲的平面廣告創意大師,Saatchi & Saatchi的亞洲創意總監Andy Greenaway出場。Andy Greenaway前兩年有來過台北。人很好,而且是虔誠的南傳佛教徒。有去亞洲廣告節的年輕人應該別忘了去跟他拍照要簽名之類的。
MassiveMusic talk about building consumer relationships through music and musical experiences.
Workshop
14:00 – 16:00
MassiveMusic
Brands, Bands & Fans
現在的品牌行銷與溝通的關鍵字是engagement(涉入), reciprocity(互惠), transparency(透明)以及 dialogue(對話)。品牌必須提供引人入勝的經驗,創造出品牌的忠誠粉絲,給予品牌真正的注意力。品牌必須能夠敘說讓聽眾持續回來的故事,而這種“拉力”(pull-quality)是娛樂產業和任何音樂明星一直的強項:成功的樂手總讓人著迷,總能讓人不由自主跟隨他們的一舉一動,發展出與他們之間的強烈情感連結。
也許,品牌能夠向樂團學習:好的樂團看起來都很好看,也很會演戲;搖滾巨星都有有趣的人生,並且藉音樂敘說想法。品牌卻只會賣東西。但是,如果品牌能跟樂團一樣帶給人們力量,讓他們感覺與體驗到只有他們才能發生的感覺或體驗,人們也就會像愛樂團一樣地愛品牌。
配樂公司MassiveMusic的這場工作坊,讓參與者有機會認識到音樂可以作為品牌策略溝通工具。主講人Diederik van Middelkoop會與參與者有許多互動,讓參與者體驗並討論品牌與音樂策略的實際個案。
Seminar
15:00 – 15:45
Ogilvy & Mather
Ogilvy & Mather Seminar
奧美的這場研討會到現在還沒有內容可以參考。
對於客戶/代理商的關係而言,數位到底是什麼意義?
Seminar
16:00 – 16:45
R3
每個都在談數位,由客戶/代理商的關係,和廣告代理商的營運模式觀點,數位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顧問公司R3持續在各市場進行對於代理商產業的研究:2006年,該公司在中國與印度市場各自對400位以上的廠商高階主管進行面訪,並將出版相關的產業報告。在這場研討會中,應該會聽到一些研究的所得,包括,在服務被細分的狀況下,不同種類的代理商如何分享業務;在數位空間中有什麼障礙與挑戰;比稿的方式如何演進;未來機會何在,等等。
科技的發展與在廣告上的應用造成哪些消費者態度的改變?
Seminar
17:00 – 17:45
Microsoft Advertising
A Vision of the Future
科技,新創意解決方案,以及改變中的消費者態度對未來的廠商與媒體究竟可能造成哪些影響?微軟數位廣告請來據說很著名的人類學家Anna Kirah,分享她對於上述問題前瞻性的觀點。
小吃夜市之夜
19:00 – 23:00
McCann Worldgroup
Hawker Market Night
在第一天的亞洲廣告節之夜,所有參加亞洲廣告節的代表都受邀前往新加坡著名的小吃夜市(Hawker Market Night),並任意品嚐所提供的新加坡美食。現場還會有現場演奏。
Hi 小魚,
在新加坡, hawker center – 中文 應該叫做 " 小販熟食中心 " 等同於台灣的 "夜市 "或是香港的 "大牌檔 " 等級的平民用餐環境. 為什麼叫做hawker?有說法 是因為 早期攤販都是流動的到處擺攤就像流動的老鷹們一樣, 後來政府強制規定集結於某區集中管理衛生, 用餐環境, 才有今天的hawker center, 這一個詞馬來西亞也用 . fyi. :)
對齁,我忘了hawker也是小販。心裡一直想著印度的回教傳統的放鷹者。還一直懷疑跟多文化的背景是不是有關係。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