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未分類’ Category

說到娛樂性

1 月 / 22 / 2009

今天去看了奧美為薇閣所製作的三部小電影。

好像是我翻譯不知道哪本書時書上哪位大師說的,現在說故事的人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現實生活。有什麼故事能夠比現實生活更具戲劇性呢?原文的脈絡我記得是在提醒廣告人,你的故事不只要跟其他的廣告競爭,還要跟電視新聞競爭。當電視新聞上播的是911,奧巴馬,瘋狂殺手血濺校園之類,對了,還有陳水扁家族洗錢案,要說出讓人不覺得一點都不意外的故事,那還真的很難。而且惟其“真人實事”,更讓編造的故事遜色萬分。

前幾天找資料時就在維基百科上看到女諧星Sarah Silverman的真實故事,就是讓人感覺“比電影還電影,比小說還小說〞。而且我剛剛因為想到這故事再回去找維基百科時,發現這段故事還已經被剪輯掉了(不過維基百科有版本存檔,後來在就版本中找到剛被修掉的內容):

Silverman在CBS(訪談節目主持人)Katie Couric的訪問中曾經說自己的父母在她6歲時離異。她感覺:“甚至在家時都感覺思鄉病〞而且無藥可醫。她因此之後被帶去看心理醫師,這位心理醫師要她吃高劑量的鎮靜劑Xanax,甚至開到讓她一天吃16顆Xanax的地步。最諷刺地是,這位心理醫師竟然在Silverman某一天正等著要跟他面談的之前在診所懸樑自盡。而Silverman卻因還要等一個小時才到為她媽媽原來約好接她的時間,活生生在這位醫生自縊的現場等了一個小時。我最近看到唯一跟她的故事差堪比擬的,大概就是也是我們廣告同業以個人真實故事所寫的《一刀未剪的童年》

這位猶太裔女星後來成為相當具爭議性的女諧星,一般的描述是她很聰明卻常失言,而且她的幽默感顯然到了相當不尋常的地步,去年網路上非常多人介紹跟傳閱的YouTube影片,也是幽默談話節目主持人Jimmy Kimmel跟名演員邁特.戴蒙(Matt Damon)之間你來我往的家庭錄影帶大戰,就是由她先到自己的男友Jimmy Kimmel的節目中當場放給他(和全美觀眾)看的。這段恩怨情愁很多人寫過,完整版至少要看五段影片:

Jimmy Kimmel每次都在自己的節目結尾說:“抱歉麥特.戴蒙,我們節目沒時間了〞(所以沒辦法讓你上節目了!)。(這支影片中匯集了之前每次吃他豆腐的剪輯作為前情提要。)這集中,終於把麥特.戴蒙找來上節目,卻用一個超長的出場介紹把麥特.戴蒙的時間又吃掉了。我覺得蠻厲害的地方是,麥特.戴蒙在影片中還真的演出生氣到面紅耳赤。難怪網友一片“他一定是真的生氣了〞之聲。

上面的前情,後來就變出一支麥特.戴蒙跟Jimmy Kimmel約會了五年的女友,我們前面的主角Silverman拍了一支家庭錄影帶,而且由Sara Silverman拿到Jimmy Kimmel的節目去首映。讓Jimmy Kimmel在自己的節目中看到她驕傲宣稱“我上了麥特.戴蒙〞。其實這應該是安排的,Jimmy Kimmel有可能讓自己沒看過的影片上自己的節目嗎?

Jimmy Kimmel的“反擊〞則是在節目中公開播放他跟Ben Aflack以及一堆明星合拍的“我上了Ben Aflack〞音樂錄影帶。(內容順便惡搞一堆好萊塢的經典場面。)

麥特.戴蒙則在下面的這段訪問中表示:Jimmy Kimmel對他跟Silverman的音樂錄影帶的反應很小心眼,不過也難怪,畢竟“我上他的女朋友好一陣了〞。

但其實Jimmy Kimmel之前就在節目中惡搞麥特.戴蒙的電影《神鬼認證:最後通牒》(The Bourne Ultimatum)。麥特.戴蒙還配合演出。(所以說他們應該其實都是在搞宣傳,只是手法太高明了。)

這一連串的你來我往很厲害的地方是:虛虛實實,網路上轉載並且介紹這些影片的網誌還不少真的認為麥特.戴蒙跟Jimmy Kimmel因為Silverman翻臉。甚至還有不少人在類似“知識〞的網頁上問他們到底是不是真的翻臉。而他們的演出又都自然真實到的確讓人很難不相信的地步。(真的就是要有這種功力才能成為這麼當紅的演員跟主持人吧!)但最可怕的一點應該是,這整個深具娛樂性,讓多少人主動傳閱跟張貼的,雖然有些是Jimmy Kimmel節目的內容,但是卻主要是在YouTube上(免費)“持續上演〞。最後要順道一提的是,Sara Silverman因為寫了上面那首“我上了麥特.戴蒙〞而在2008年度的艾美獎獲得“傑出原創音樂與歌詞〞獎。的確,人家一出手,引起這麼熱烈的反應和可以多次重複操作的空間,真的是娛樂高手。

回到今天在華納威秀看薇閣小電影的場景:觀眾太正襟危坐,太認真看這所謂的娛樂了!(大概今天很多人是因為工作而去看這小電影的。)一片肅穆中,我連晚餐的貝果麵包都不好意思拿出來啃。而故事也太不讓人意外了。雖然今天大家都很認真地去參與了這件事,但是有多少人會對這三支小電影一看再看?而以在戲院看小電影,和在家看YouTube比較起來,我覺得光Jimmy Kimmel,Sara Silverman跟麥特.戴蒙這三個人搞出來的是是非非就要有娛樂性太多了!如果不是為了共襄盛舉,(倘使我不在廣告業當產業知識工作者),真的要很好很好的理由,才能讓我放棄網路和電腦,而去電影院哪!

後記:寫過這篇之後,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Sarah Silverman幫歐巴馬助選的影片不但幫歐巴馬贏了佛羅里達州,這支影片在09年也遍得廣告大獎(這支影片我有翻譯全文,會登在《2009年坎城廣告獎結案報告》裡)。另外一件事是下面這支應該可以算是前面這些影片續集的影片,附在這邊:

D&AD獎也延長報名截止日期

1 月 / 21 / 2009

(看起來不景氣是真的。)D&AD獎也延長了報名截止日期。線上報名手續延長到1月28日。實體的參賽件只要在2月11號之前寄到倫敦就可以了。

我跟阿鍇說好了要一起去坎城,而且我們已經訂旅館房間了(還付訂金了!)。不知道今年的坎城是不是會很寂寥啊!

找資料時看到的這個裝置

1 月 / 21 / 2009

概念是Orange電信的無限(制)簡訊服務。(好像是打多少付多少那種。)所以網站的設計概念就是無限,網站上有無限的東西可以給你玩跟帶走,這是其中之一,試貼了一下發現還挺厲害的。真的可以無限地變變變變哪!

AdAge的年度十大最棒廣告公司

1 月 / 20 / 2009

這兩天AdAge雜誌發表了08年度的年度廣告代理商,選出10家A級的廣告代理商。意思是說這十家很棒。至於怎麼棒法,AdAge的文章是大概刊登個幾天就會鎖起來叫你付費才能收看,故此有興趣的人應該先把文章存起來。

這十家上榜的公司分別是(連結是連到AdAge的報導):
1. Crispin Porter & Bogusky
2.TBWA/Chiat/Day
3. Goodby, Silverstein & Partners
4. R/GA
5. Tribal DDB
6. Mindshare
7. Martin Agency
8. Vidal Partnership
9. Rapp
10. Deutsch

今天花時間照著文章的內容研究了第一名的CP+B一番。的確,這家公司也是我近年來最喜歡的廣告公司。他們由一家小公司開始,先做了包括Truth在內的反菸廣告和一堆有的沒有的小公司廣告,而且他們當初還在堪稱廣告荒野的邁阿密而不是廣告中心的麥狄遜。(話說回來,光看這個排名,挺叫人質疑麥狄遜大道究竟還能不能作為廣告業的代稱。但去中心化對廣告業來絕對是好事。)然後這家公司就非常厲害地年年創造出很多創意奇蹟。如同AdAge這個系列的報導中開頭所說的:看到CP+B又得到年度代理商獎很多人可能會開始不以為然,但這只說明了很多人就是愛忌妒,因為這家公司在去年的表現就是好到連Creativity雜誌和AdAge的競爭對手Adweek都已經給了他們類似的榮銜。

報導中說CP+B去年發展到900名員工,(現在已經在Miami和科羅拉多洲的Boulder兩地設有辦公室),營業收入達到1.4億美元。而且去年還在一片經濟海嘯的哀嚎聲中成長15%。他們的成長是因為他們的客戶的確在他們的廣告幫助下,營收有所成長。文中舉例,Coke Zero的上市相當成功,在健康意識高昇,碳酸飲料市場萎縮中銷售有兩位數成長。漢堡王的來店數達該公司十年新高。連最近景氣最差的汽車客戶VW都有比前一年度高2%的營業成長。

那咱們就來看看他們去年度的大作中,我們比較不熟悉的:

Coke Zero去年的Coke vs. Coke,為了強調完全沒有化學怪味的Coke Zero,找來兩個假扮可口可樂的職員,讓他們到處找律師諮詢能不能告Coke Zero偷了他們的口味。並且用隱藏攝影機把這些頗受困擾的律師的反應記錄下來並且當作廣告影片播放。而這裡的兩個例子則是CP+B延伸這系列廣告,去跟很受歡迎的談話節目Jimmy Kimmel秀合作,讓Jimmy Kimmel在節目中讓他兩位固定咖來幫Coke Zero想廣告詞。在整個過程中將廣告“內容”化。可口可樂公司的客戶對CP+B這樣讚美道:”他們不只是反映大眾文化,他們幫忙創造大眾文化“(They don’t mirror pop culture — they help create it.)而且客戶認為CP+B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們能把大家都知道產品需要的簡單主張變成娛樂。(What Crispin does is take a simple proposition that we know we need from a product, and they somehow make it entertainment.)而這點,AdAge的編輯認為,就是CP+B最獨特的地方:因為任何一家公司都能花錢去僱用趨勢觀察者,並且用觀察到的趨勢作為廣告的中心,但是CP+B卻能夠創造趨勢。

順帶一提,Jimmy Kimmel就是那位因為一直在節目中開Matt Damon玩笑,而且假裝為女友翻臉,並且各自製作家庭錄影帶在影音播放網站上互別苗頭而走紅的談話節目主持人。

先寫到這。休息去。

One Show報名

1 月 / 19 / 2009

今年的One Show 廣告獎,聽說台灣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家公司報名。雖然這也是很正常的:日子難過啊!誰還有那閒情逸致去報國際廣告獎。(除非他們推出消費券報名特價專案~)

不過還是幫他們提一下,如果還有哪家公司今年有什麼得意之作,還是考慮報個名吧!報名人數少的話,得獎希望就大一點吧!(也許。)

看電影 看電影

1 月 / 19 / 2009

小魚我人是在上週五晚上從印度回來了,但是我的三魂七魄有一半還留在那裡,所以最近是個廢人的狀態。

回來之後收到胡湘雲的簡訊,說她跟三位年輕導演合作的電影計畫即將在1月22號晚上演出兩場。在MSN已經有電影預告如下:

http://movie.msn.com.tw/movie_content.asp?id=817

我跟阿溫同學是打算去看7點那場。而且她已經幫我索票了。要一起看電影的人自己去跟下面的管道索票:

02-2758-8686 松仁路90號

7點有一場,好像8.30也有一場。

記得好幾年前在坎城有一場研討會叫做:廣告主自製電影。好幾年之後想不到咱們實現了這個潮流。身為廣告人大家共襄盛舉一番吧!

Naoki Ito作品介紹(5)–Love Distance

1 月 / 14 / 2009

2008/12月的新作Love Distance
一開始沒有產品露出、沒有客戶Logo的一個活動

從東京到福岡
交往兩年半的情侶
開始朝對方奔跑,一個月的時間,兩人要在中心點碰面
從12/1開始,會在12/24相遇,並且公佈客戶是誰

Love Distance intro

網站有兩種語言版本-日文&英文

進入後需選擇你要看男性還是女性,電腦即會紀錄,如果你要看另一個人,請用另一台電腦。

網站上每天Live轉播影片、手機訊息
Blog有照片+文字紀錄

還有網友可以參與投票的愛情觀問卷

地圖上紀錄著兩人奔跑的路徑

網友可以畫上為兩人打氣的圖文

在Youtube上update每週影片

12/24
答案揭曉

情侶最在意的距離是… 0.02mm的…

保‧險‧套!

把過程剪輯而成的CF

報告完畢!

Naoki Ito作品介紹(4)–Sony REC YOU

1 月 / 09 / 2009
REC YOU.
產品是Sony可看電視並可錄製內容的walkman,所以電通廣告與數位公司GT就將「錄製」這個產品特殊賣點,當作傳播主軸。

網站的玩法就是將自己臉部照片上傳,平面照片就會被作成3D效果,並會隨著音樂開口唱歌。
這段影片user可以download到電腦、手機,也可放置到部落格,

網站(正式版已下線,此為參賽版)

Campaign說明影片
可以看到這些user上傳的畫面會被投影在六本木的地標大樓、國家體育場,最酷的是投影到富士山上!並且作成一個電視節目,讓user真的可以將自己錄下自己在節目裡面出現的樣子。

電視節目放送(最後出現的代言人是Puffy耶~)

更多作品說明(英文)

這個把平面照片作成3D效果的公司叫做MotionPortrait
後續也看到相同技術運用在不同的Campaign上。

百齡罈邀您聲援中華隊真時刻!(台灣米蘭數位)
Adidas Olympics Game Time(上海奧美)

REC YOU這個Campaign裡,Naoki Ito的角色是Creative Director/Planner/Art Director。

報告完畢!

Naoki Ito作品介紹(3)–NIKEiD JASARI If you were a boy

1 月 / 07 / 2009

2008坎城網路廣告獎 銅獎

NIKEiD新鞋款Jasari來自於東非的斯瓦希利語(swahili),意思是大膽無懼的,所以Idea發展出” If you were a boy”,當你是個男孩,到任何地方都是跑跑跳跳、無懼的探索著。
得獎的是”Blog CF”這個新玩意,Blogger可以把CF貼到自己的部落格裡面,按下播放鍵,影片就會帶著你經過一個接一個的Blog(同樣有貼此CF的),探索這個新的世界、認識新的朋友。腳步經過的每一個部落格也組成彩色路徑,跟NIKEiD的精神相呼應。

If you were a boy 說明影片

If you were a boy CF完整版

原先以為是先有CF,網路只是延伸概念,但在報獎的credit上,看到了Film Producer、Film Production Manager,所以我想CF跟網路應該是一起作的!

網站已下線,英文說明版(點這)

這個案子裡面Naoki Ito扮演的角色是Creative Director/Copywriter/Art Director。

附註:擔任Art Director/Designer/Flash Developer的鎌田貴史(.Spf Design),與中村洋基在2007坎城青年創意競賽替日本拿下第一面銀牌!(為什麼我第一次參加比賽就遇到這種強咖?!)

報告完畢!

Naoki Ito作品介紹(2)–XBOX Big Shadow大影子

1 月 / 06 / 2009

XBOX360遊戲「藍龍」主角的影子會變成一隻藍色的龍參與戰鬥。所以就在東京年輕人聚集的涉谷製作了一個互動牆,把路人的影子投影到牆面上,網路上的人可以透過webcam看到現場狀況,並控制巨大的影子,與現場互動。

介紹影片

網站已經下線,不過評審專用的還在(點這)

此作品的CD是Koshi Uchiyama內田光司,Naoki Ito則是Art Director。

Credits上除了GT之外,還有其他協力廠商:Kensuke Senbo/ZOOLIB/Daima Kawamura/projector/NON-GRID/IMG SRC/mashstudio/29970/ETHER。
projector是後來作uniqlock得大獎的公司,NON-GRID也跟GT合作了相當多有趣的案子。

報告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