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職業籃球員布萊恩的強暴疑案,今日因為當事人不願出庭作證而審不下去。
行銷問題是:布萊恩能否重新贏得廣告主的歡心,再次打造贊助商機?
不妨參加Adage.com的投票,目前比數是51:49。認為布萊恩能夠再成為贊助寵兒的人稍微多於認為他已經掛了的人。你認為呢?
美國職業籃球員布萊恩的強暴疑案,今日因為當事人不願出庭作證而審不下去。
行銷問題是:布萊恩能否重新贏得廣告主的歡心,再次打造贊助商機?
不妨參加Adage.com的投票,目前比數是51:49。認為布萊恩能夠再成為贊助寵兒的人稍微多於認為他已經掛了的人。你認為呢?
美國影人 Morgan Spurlock以親身吃一整個月麥當勞經歷為主題的《麥胖報告》(SuperSize Me)在英首演前夕,英國麥當勞在英國各大報刊登廣告,反制該片對麥當勞可能發生的影響。
這則廣告乍看之下頗似反麥當勞組織所刊登,內容指出“我們完全同意《麥胖報告》影片的核心訊息──吃得太多或太少對你都不好。”不過廣告繼續指出該片邏輯有所缺陷,表示一般的消費者要花六年才會吃到該片中Superlock吃下的同數量漢堡。廣告也說Superlock的體重增加有誇大之嫌,因為他在該片中完全多吃少動。
Morgan Spurlok在這部小成本──只以約300萬台幣拍攝──的影片中整整吃了一個月的麥當勞之後,體重增加了27磅,其他健康指數如膽固醇和血壓也高升到醫生禁止他再吃麥當勞的地步。本片在美國意外大受歡迎,八月中票房已達約3600萬台幣。並於本月在英國與台灣等地上檔。
其他新聞請見此處。
首先跟大家說抱歉,因為,小魚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房子!(嗚嗚嗚!)所以最近網站不常更新。我的找房子條件其實很簡單的,如下:
1. 景觀美麗(跟我現在住的一樣,每天都可以看到遠山藍天白雲就可以啦);
2. 屋況好,不要一下就看到有壁癌或濕答答、生鏽的裝潢,隔間不要像白老鼠住的小鐵籠;
3. 社區警衛不要長得像退休大哥的小弟或一直瞪著我的胸部(並沒有什麼好看的!);大廈居民不要戶戶都把鞋櫃放在門外;
4. 房東不要第一次見面就跟我花一小時從原住民性能力聊到外國人得愛滋的可能性,並且好像以後會都常常來拜訪的樣子;
……
我現在住的地方真的沒什麼不好,只是房東要賣房子,而我把地址輸進蒐尋引擎後,發現住了兩年的地方原來是921之後貼了黃單的大樓之一。並且當我到樓下看三樓也在出租的房子時,發現整間都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裂縫……(我想大家都不會作這兩個動作吧!所以房東很快就把房子給賣掉了。)
總之。找房子找了兩個月之後發現我原來是個很龜毛的怪胎。
不過呢,今天留言除了向大家道歉網站最近的沒動靜外,要再次介紹最近提了兩三次的加拿大導演組合the Perlorian Brothers──說過了他(們)的名字是怪胎兄弟的意思。今天猛然發現,號稱兄弟的這(對)怪胎在坎城之後把他(們)今年在坎城得來的金獅拿到e-Bay去拍賣去了!這次拍賣在7月5-12日間舉行。起價是1750美元。拍賣截止共有11次出價。而得標的仁兄,一位byantur,好像到現在都還沒交錢領獅。不知道這是否安排的自我宣傳,因為這件拍賣活動在adforum網站上一直有報導。不過就算是自我宣傳也挺妙的。有興趣的在這邊可以看到這樁金獅拍賣活動。
對了Perlorian Brothers今天有寫信來問好說希望颱風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最近因為奧運的關係,看電視的機會又更多啦。上星期赫然發現,去年Honda Accord得獎的舊片Cog (齒輪),又開始在英國上CUE,還是兩分鐘的版本優!
英國汽車廣告現況跟台灣還蠻像的,競爭相當激烈,各家車廠廣告每天塞滿各個時段,廣告UPDATE速度也很快,所以這次看到Honda又拿舊片出來播放是有點令人印象深刻。這支Cog是英國廣告公司Wieden & Kenndy 發想製作,在2003年驚艷全世界,一個零件接一個零件相接,最後出現Accord象徵科技機械帶給人類生活上的進步。這支廣告不但得了一堆國際廣告獎項,在網路上更被網友不停傳閱,簡直是紅到不能再紅!! 而且根據Campaign報導評論,這個廣告所代表的除了象徵性廣告製作發想的傑出外,更跳脫一般汽車廣告流行的表現形式—lifestyle driven formats (車主個性呈現、車主生活方式異同等….),將汽車廣告帶入新的紀元。不只廣告本身動人,在業務銷售量上也有所突破,甚至網站點選率也升高 (以上轉述Campaign報導內容,但還是覺得銷售好壞並不完全代表廣告優劣……so…),所以可以揣測客戶應該是覺得意猶未盡,今年再拿舊片出來過過癮,頗有種應觀眾要求再次安可的感覺!!
老實說,除了在網路看過幾次之外,這是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Cog播出,平心而論,確實非常有驚艷之感,跟其他汽車廣告甚至所有廣告都不大一樣,大家靜靜的坐著看完全程,然後再熱烈討論一下—-相信這是所有廣告人的夢想吧!!!
以上為在英國的讀者Christy投書
AdAge.com8月16日報導,坎城廣告節經營利潤高達63%。
坎城廣告獎素以昂貴知名,每件廣告影片參加競賽需付約1000美元的報名費。網路廣告和平面廣告參加競賽每件報名費各達428美元、528美元。參加廣告節活動報名費用更高達3800美元。
坎城廣告節的主辦單位國際廣告節的所有者和董事長Roger Hatchuel剛以9600萬美元將該公司轉讓給歐洲大雜誌與廣播集團Emap。Emap高階主管在媒體訪問中提到該公司認為廣告節應該能由2200萬美元的營業收入中產生1280萬美元的利潤,這是外界首次知悉坎城廣告節的財務細節。
廣告業目前一般的利潤率約在15%左右。坎城廣告節的利潤率以上項資料計算約達63%,相當令人難以接受。
英國廣告媒體網站Brand Republic8月11日報導,英國著名職業足球隊曼徹斯特聯隊已與WPP旗下顧問公司Premiere簽約,Premiere將負責為曼聯隊規劃長期贊助活動。
贊助活動已成為職業隊除了傳統販賣T-Shirt與吉祥物等相關商品外新興的主要財源。曼聯隊在贊助活動上的規劃也領先其他職業運動團隊。曼聯隊先前已與電信公司Vodafone簽訂四年3600萬英鎊(約22.3億台幣)贊助約,由Vodafone贊助賽季前的Vodafone盃。Nike也與該隊簽訂3.03億英鎊(約188億台幣)贊助約。
根據FutureBrand的調查,曼徹斯特聯隊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曼聯隊的球迷遠及亞洲,並且正尋求全球性的品牌成長。
Premiere是WPP旗下的運動與娛樂行銷公司和品牌發展顧問公司。
英國廣告刊物網站BrandRepublic 8月11日報導,國際奧會將雇用前Nike行銷總監Timo Lumme經管國際奧會約值6200萬英鎊的廣告預算。
Lumme是芬蘭人,目前是狄斯奈所有運動頻道ESPN歐洲、中東與非洲副總裁。之前則為Nike歐洲運動行銷總監。 負責與1000多位運動員、運動團隊等諮商協調。他在接任國際奧會行銷總監後將管理國際奧會的贊助與事件業務,與國際奧會與主要贊助廣告主麥當勞、可口可樂、柯達、威士卡、國際牌家電、與三星電子的關係。
國際奧會目前的行銷總監則是Michael Payne,他將在下月成為一級方程式大賽的行銷與贊助業務主管。
國際奧目前的代理商為紐約Saatchi & Saatchi。
歐洲媒體巨擘Emap8月9日宣佈併購坎城國際廣告節 (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Festival)。據AdAge.com引述歐洲各媒體報導,Emap是以約1億美元,由坎城國際廣告節現任所有者,信託公司WJP Chilteern Trust Co.手中收購此一著名廣告節組織。
坎城廣告節是全球廣告界最具有影響力的活動,最初在威尼斯舉辦,後來改至每年六月底於坎城舉行。今年的第51屆坎城廣告節有8000多位廣告行銷界人士參與。
Emap總部設於英國,是全歐各地廣播與平面媒體大亨。Emap旗下包括FHM(男人幫)、Heat、Smash Hits與Tele Star等消費性雜誌,與Media & Marketing Europe等專業刊物。
Emap表示坎城廣告節現任的CEO Terry Savage將會留任。
六月底由歐洲回倫敦時,跟以前教過的學生惠琪和以前聯旭的同事Joy一起去參觀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畢業展。印象非常深刻。他們的學生真的程度非常高。展出的作品如只要是產品設計的幾乎都是只等量產的,完成度非常高的設計。其他各方面的設計水準也很高。(這樣說是很空虛啦!但是裡面又不准拍照。你們又沒去看。那……)
不過大家可以參考這裡的書單。是展覽會場外頭送的。應該是該校所有傳播藝術與設計科系參加這次畢業展的畢業生每人提供一本,對他們創作影響最深的書所編成的書目。其中有很多看起來很有趣的書。
有很多的書都找不到。不過如果看到有連結的點下去,除了會連到其他相關資料,大多是直接通向亞馬遜書店。向大家說明一下,小魚網有去申請亞馬遜的合作夥伴。各位從小魚網連過去買書的話小魚網是會得到佣金的。我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應該是不多,但是不無小補啦!
如前幾則Blog所述最近在忙著找房子準備搬家。所以書目會慢慢編輯。一天大概會增加個10本吧!因為在網上找書很需要時間的哪!有空多點一下看看有沒有新書出現喔。
咱們網站的讀者最近見到了不少次Grey集團要賣,而現在有WPP、Havas、和幾家資產管理公司搶著要買的消息。可曾好奇過,Grey到底為什麼要賣呢?為什麼報導中從來就沒有直接提過Grey要賣的理由呢?
沒有提的理由應該說是因為沒有理由吧!雖然外國的媒體比較直接,早就說Grey要賣是因為他的董事長Ed Meyer要把他的Grey股份“cash in”。也就是現金入袋的意思──雖然Grey的發言人一直在那兒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喊著說,Grey要賣的原因跟Meyer的退休無關。──話說回來,Meyer到底能由這樁交易中得到多少好處,還一直還沒人算出來。
今天英國的Times刊出了一篇文章,馬上也就被英國的廣告業界刊物Campaign雜誌的官方網站Brand Republic引述,總算對上述問題作了個清楚的答覆:簡要來說,根據Times的計算, Ed Meyer如果能夠成功把Grey賣掉,將可能獲得3400萬美元(約11.5億台幣)的補償金──因為他把公司賣掉之後會失業(失掉現有工作)啦!另加終身辦公室、助理人員、司機與用車,和4800萬美元(約16.3億台幣)的養老津貼。Meyer老先生(他今年77歲啦!)也會另外得到最初5年每年10萬美元的“費用”,以補償他失去工作後的花費。
Grey集團去年度到底賺了多少錢呢?根據Times的報導,Grey去年度共有2900萬美元的佣金和13億美元的費用收入。Grey集團到底有多少員工呢?至今並沒看到任何一篇報導中有引述呢!Grey集團的基層員工到底賺多少錢呢?歡迎Grey的員工來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