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通與ADK合設創意發展公司

9 月 / 14 / 2004

這其實是六月份的新聞,不過我上個月才發現,覺得還是蠻重要的因此現在還是刊登出來。



日本電通與ADK廣告六月一日共同發布新聞稿,宣布兩公司將合設創意計畫與發展公司,以因應新一代廣告的變化。新聞稿中表示,媒體環境劇烈改變,行銷環境也面臨轉變,廣告公司必定要以創新傳播手法與角色面對新的廣告年代。經過六個月的討論,電通與ADK同意共創新公司,以創造發展能夠超越傳統廣告業限制的經營模式。

新聞稿中指出兩公司希望這家新的合作公司能夠結合自兩家母公司的人才與創新科技,發展能更善加利用數位衛星電視、網際網路、手機的跨媒體創意,發展內容傳播(Content communication,發展運用各種媒體內容的廣告計劃),以及先進廣告計劃。新公司也將提供由產品發展到店面設計等在內的整合計畫服務。

這家新公司的名稱與地點尚未決定,公司的領導班子計畫由電通派出總經理,由ADK派出副總經理組成,員工數為10人。初期資本額計畫為1億日元,營運目標是在2005會計年度回收5億日元。

新導演介紹重出江湖

9 月 / 13 / 2004

小魚回來工作啦,《新導演作品選》也重出江湖。今天介紹David Gordon Green,請看這邊喔!

Grey出售案大勢底定,WPP以高價勝出

9 月 / 13 / 2004

喧騰數月的Grey出售案終於在9月11日大勢底定,WPP集團以每股1105美元的高價,以現金加股票14億美元的總價在競價中打敗法商Havas集團與美國資產管理公司Hellman & Friedman的出價,標得Grey廣告集團。WPP的出價比Grey廣告每股940美元的現價高出甚多。也創Grey廣告股票上市以來的最高價。

據AdAge.com報導,Grey集團原本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兼總裁Ed Meyer將能獲得留任,繼續管理Grey兩年。WPP並且在董事會中為Ed Meyer留了一席。AdAge.com認為,除了出價之外,WPP願意讓Ed Meyer留任的條件,是WPP的購買提議勝出的主因。77歲的Ed Meyer握有Grey集團20%的普通股和70%的特別股,他一人便可決定Grey集團的經營大計。包括股票認購權,Meyer個人預計將由此一交易中獨得3.36億美元,賸下的部份則由Grey集團其他500位股東獲得。

購得Grey後,WPP仍然以8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二大廣告集團,落後Omnicom。不過購得Grey讓WPP得到占Grey收入10.6%(2003年度)的大客戶,也是全球最大廣告主的P&G。

Grey出售案的背景與紀事可以看這一頁

只有兩週,請大家多利用作品集網站SourceTV的免費閱覽機會

9 月 / 12 / 2004

9月10日起兩週內,小魚網的讀者,只要用下列使用者名稱和通行碼,就能免費閱覽影片播放品質很不錯的廣告作品集網站SourceTV.com

使用者名稱(UserName): guest

通行碼(Password): kf (小魚Kleiner fisch兩字的字首簡寫)

進去之後點左方的Spots(檢索想看的影片)然後在右下處的Awards(廣告獎) 選 Cannes 2004 (2004年度坎城廣告獎)

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蒐尋想要看的作品喔!

使用日期是9月10日起只有兩週!請大家好好利用這難得的機會,一次看完去年到今年不可錯過的廣告作品。

小魚要搬到淡水了!

9 月 / 10 / 2004

很久很久沒有時間經營網站,都在找房子的小魚終於找到家了!

今天簽約,買下了一套房子,一切順利的話,小魚下個月就能搬到淡水了!

好高興喔!

請大家祝我一切順利。因為要解決非常非常多的事情呢!

特別謝謝網友納豆。熱心的納豆逼她也很熱心的妹妹先騎車把淡水週圍的售屋廣告都抄下來,又全家大小陪著我看了一整天的房子,小魚找到了家,納豆和納豆妹妹真的是大功臣。

也謝謝這段時間內陪我遠征北投、關渡、八里,和北市各地的好朋友和仲介們,大家都辛苦了!等我搬好家一起來玩喔!

今日起小魚網讀者將能免費閱覽作品集網站sourcetv.com

9 月 / 10 / 2004

9月10日起,小魚網的讀者,只要用下列使用者名稱和通行碼,就能免費閱覽影片播放品質很不錯的廣告作品集網站SourceTV.com

使用者名稱(USERNAME): guest

通行碼(PASSWORD): kf (小魚Kleiner fisch兩字的字首簡寫)

進去之後點左上方的Spots(檢索想看的影片)

然後在右下處的Awards(廣告獎) 選 Cannes 2004 (2004年度坎城廣告獎)

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蒐尋想要看的作品喔!

使用日期是今日起兩週。祝大家看得愉快!

(有什麼使用上的問題可以來信。)

布萊恩能否重新建立形象,再造贊助商機?

9 月 / 03 / 2004

美國職業籃球員布萊恩的強暴疑案,今日因為當事人不願出庭作證而審不下去。

行銷問題是:布萊恩能否重新贏得廣告主的歡心,再次打造贊助商機?

不妨參加Adage.com的投票,目前比數是51:49。認為布萊恩能夠再成為贊助寵兒的人稍微多於認為他已經掛了的人。你認為呢?

英麥當勞推出廣告,反制《麥胖報告》

8 月 / 30 / 2004

美國影人 Morgan Spurlock以親身吃一整個月麥當勞經歷為主題的《麥胖報告》(SuperSize Me)在英首演前夕,英國麥當勞在英國各大報刊登廣告,反制該片對麥當勞可能發生的影響。

這則廣告乍看之下頗似反麥當勞組織所刊登,內容指出“我們完全同意《麥胖報告》影片的核心訊息──吃得太多或太少對你都不好。”不過廣告繼續指出該片邏輯有所缺陷,表示一般的消費者要花六年才會吃到該片中Superlock吃下的同數量漢堡。廣告也說Superlock的體重增加有誇大之嫌,因為他在該片中完全多吃少動。

Morgan Spurlok在這部小成本──只以約300萬台幣拍攝──的影片中整整吃了一個月的麥當勞之後,體重增加了27磅,其他健康指數如膽固醇和血壓也高升到醫生禁止他再吃麥當勞的地步。本片在美國意外大受歡迎,八月中票房已達約3600萬台幣。並於本月在英國與台灣等地上檔。

其他新聞請見此處

怪胎就是怪胎

8 月 / 25 / 2004

首先跟大家說抱歉,因為,小魚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房子!(嗚嗚嗚!)所以最近網站不常更新。我的找房子條件其實很簡單的,如下:

1. 景觀美麗(跟我現在住的一樣,每天都可以看到遠山藍天白雲就可以啦);

2. 屋況好,不要一下就看到有壁癌或濕答答、生鏽的裝潢,隔間不要像白老鼠住的小鐵籠;

3. 社區警衛不要長得像退休大哥的小弟或一直瞪著我的胸部(並沒有什麼好看的!);大廈居民不要戶戶都把鞋櫃放在門外;

4. 房東不要第一次見面就跟我花一小時從原住民性能力聊到外國人得愛滋的可能性,並且好像以後會都常常來拜訪的樣子;

……

我現在住的地方真的沒什麼不好,只是房東要賣房子,而我把地址輸進蒐尋引擎後,發現住了兩年的地方原來是921之後貼了黃單的大樓之一。並且當我到樓下看三樓也在出租的房子時,發現整間都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裂縫……(我想大家都不會作這兩個動作吧!所以房東很快就把房子給賣掉了。)

總之。找房子找了兩個月之後發現我原來是個很龜毛的怪胎。

不過呢,今天留言除了向大家道歉網站最近的沒動靜外,要再次介紹最近提了兩三次的加拿大導演組合the Perlorian Brothers──說過了他(們)的名字是怪胎兄弟的意思。今天猛然發現,號稱兄弟的這(對)怪胎在坎城之後把他(們)今年在坎城得來的金獅拿到e-Bay去拍賣去了!這次拍賣在7月5-12日間舉行。起價是1750美元。拍賣截止共有11次出價。而得標的仁兄,一位byantur,好像到現在都還沒交錢領獅。不知道這是否安排的自我宣傳,因為這件拍賣活動在adforum網站上一直有報導。不過就算是自我宣傳也挺妙的。有興趣的在這邊可以看到這樁金獅拍賣活動。

對了Perlorian Brothers今天有寫信來問好說希望颱風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英國Honda Accord 廣告片Cog 又拿出來播放啦 (讀者投書)

8 月 / 18 / 2004

最近因為奧運的關係,看電視的機會又更多啦。上星期赫然發現,去年Honda Accord得獎的舊片Cog (齒輪),又開始在英國上CUE,還是兩分鐘的版本優!

英國汽車廣告現況跟台灣還蠻像的,競爭相當激烈,各家車廠廣告每天塞滿各個時段,廣告UPDATE速度也很快,所以這次看到Honda又拿舊片出來播放是有點令人印象深刻。這支Cog是英國廣告公司Wieden & Kenndy 發想製作,在2003年驚艷全世界,一個零件接一個零件相接,最後出現Accord象徵科技機械帶給人類生活上的進步。這支廣告不但得了一堆國際廣告獎項,在網路上更被網友不停傳閱,簡直是紅到不能再紅!! 而且根據Campaign報導評論,這個廣告所代表的除了象徵性廣告製作發想的傑出外,更跳脫一般汽車廣告流行的表現形式—lifestyle driven formats (車主個性呈現、車主生活方式異同等….),將汽車廣告帶入新的紀元。不只廣告本身動人,在業務銷售量上也有所突破,甚至網站點選率也升高 (以上轉述Campaign報導內容,但還是覺得銷售好壞並不完全代表廣告優劣……so…),所以可以揣測客戶應該是覺得意猶未盡,今年再拿舊片出來過過癮,頗有種應觀眾要求再次安可的感覺!!

老實說,除了在網路看過幾次之外,這是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Cog播出,平心而論,確實非常有驚艷之感,跟其他汽車廣告甚至所有廣告都不大一樣,大家靜靜的坐著看完全程,然後再熱烈討論一下—-相信這是所有廣告人的夢想吧!!!

以上為在英國的讀者Christy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