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新魯冰花》4月3日起上映

3 月 / 31 / 2009

昨天晚上受邀去看了導演陳坤厚的新片《新魯冰花》。因為這部影片的相關人等跟我都頗有淵源,而且電影也挺好看的,所以來介紹一番。

繽紛版

海外版

先說淵源吧!本片的導演是以前在ADK當顧問五年時的好同事陳靜慧的爸爸陳坤厚導演。陳導之前有很長的時間在北京附近的懷柔,默默地監製跟執導了很多大型的劇集,一直沒有離開過戲劇導演崗位。陳導一直都對我很好。在台灣時就不時吃到他們家請客的飯。(他們家吃東西可是非常講究地!點菜很像在討論電影的藝術指導。)以前到北京時還跑去他在那邊的家玩,他還帶我們到一個長城腳下的忘了什麼地方,吃涮羊肉,看桃李花正盛開的美麗果樹園和玻璃房子。陳坤厚導演當初跟侯孝賢導演長期合作,他們拍片期間陳導把九份地區“每個地方都踏過”。前陣子,我們請Naoki Ito伊藤直樹來台灣的時候,Naoki說,想要看《悲情城市》電影的場景,結果,因為陳靜慧同學被我抓來當Naoki的翻譯,所以竟然連她爸爸陳導也被我們抓差,親自出馬來帶Naoki去九份參觀了一早上。(大家的幫忙,就是為什麼我們請來的講師都對台灣這麼滿意的原因啊!)

那陳坤厚導演這次申請到新聞局的國片輔導金重拍魯冰花呢!劇本就是他的女兒,我們的好朋友靜慧寫的。然後裡面的一個很重要的動畫,就是我們以前的好同事,靜慧長期的合作夥伴魯蛋同學李勁昇畫的。昨天看電影的時候我們那一排坐的都是ADK的同事。一邊看一邊有人(哥哥)在旁邊給我預告提示(如,“以下即將出現魯蛋的動畫”),真是非常特別的經驗。

昨天看電影的過程中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劇中那隻特別搶戲的黑貓。說到貓,我跟靜慧的另一個淵源是,她家的那隻貓咪(不是劇中的黑貓)是我當初住在中和時幫她撿的。說不定對她寫劇本有幫助吧!哈!說到劇中的黑貓,今天早上我盤問她了一早上(因為我一直想要的就是劇中的那種黑貓啊!),得知,該黑貓是在對岸買的。當初就在道具單上註明要黑貓。黑貓買來的時候本來很小。但是因為拍片計畫延宕,等到真正開拍時就長得那麼大隻了!結果,導演大人看到如此不合設定的大肥貓一隻,聽說本來還很生氣。但是劇組的助理也很為難,說養了很久了,(貓演出時據說已經一歲多了!),有感情了。結果呢!沒想到這隻貓竟然是隻天才的會演戲的黑貓。電影中的表演都是黑貓大人自己演出的。很妙吧!

演出完之後黑貓沒法回台灣,所以送給劇組裡的人員的女朋友養了。目前應該是還健康快樂地繼續當著大黑貓。

還有,這隻貓咪沒有名字,大家就叫他“貓咪”。

一般寫電影介紹的好像不會一直寫些有的沒有的。但是,我也不是一般寫電影介紹的。總之,我最喜歡的演員是貓咪。小朋友也很可愛。還有,劇中的兒童畫非常有啟發力,要是我小時候有遇到這麼會教小朋友畫畫的老師就好了!看了電影還真的挺想去上這位老師(我是說真實生活中那些兒童畫的老師)的課!

最後要說一句,陳導今年70歲了,還能拍電影。我希望我自己還有所有的人,都能做自己喜愛的工作,一直做到最少70歲!

《新魯冰花》4月3日起上映,可以在博客來售票網買票喔。

印度的停止墮殺女嬰廣告 *保護級內容*成年讀者自行負擔閱讀責任,兒童與青少年不宜

3 月 / 24 / 2009

最近兩天非常痛苦,因為我在翻譯08年坎城報業廣告金獅獎的得獎作品,印度WPP集團的Contract廣告製作的,“如何傳承家族姓氏”廣告。

9
Web

這廣告,我光把文字抄下來時就覺得很不舒服。後來找到文案Anshumani Khanna的資料,起初我非常驚訝發現她是位女性,後來驚訝她的年輕(她去年獲得坎城報業廣告金獅獎時才26歲。今年都可以再去比坎城青年創意競賽)。而且我覺得文案中的第三點不合邏輯。因此寫信問她,我也忍不住跟她說,我光必須翻譯這則廣告都覺得好不舒服,她作為撰文當時究竟感覺如何,她的回覆讓我非常感動。徵得她同意之後刊登在下面:

Aadhar廣告可能是我曾經寫過最難的東西。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而剛開始閱讀相關資料的時候我太震駭了。每次開始讀google丟出來的資料時,我常常跑到廁所去嘔吐。我的腦袋被問題充滿。剛開始時我想:我怎麼可能有辦法做這個議題的廣告?但是我讀愈多東西之後,我就愈相信我必須要把這廣告做出來。因為竟然有一百萬以上的人實際在從事墮殺女性胚胎的事情。而且還認為這種事情沒什麼大不了。只是殺掉一個胚胎而已。我想,要是我找到的東西就這樣撼動我,(把這些東西寫出來)可能也會給讀到的人同樣的感覺。

要改變人的態度很難。在我的國家,墮殺女嬰已經是多年的習俗。因為必須殺掉女嬰把位子讓給男生。因為男生才是養家工作傳承家族姓氏的人。女生卻只是負擔。這很變態。聽到的人都會覺得噁心,這卻是事實。

我們的客戶,刊登這廣告的非營利組織,是由一位85歲高齡的女士經營。她一生都為這個主題奮鬥。一開始時我們對於她會不會同意刊登描述這麼露骨的文字也沒有把握。但是她對這則文案的信心也帶給我們很大的希望。讓我們相信我們做得對。

Aadhar在坎城因為這件作品獲得的金獅獎,和其他許多之後獲得的獎,是很大的恩賜。但是我最珍惜的還是,這則廣告在三個月內,讓25位女嬰沒有被墮殺。

關於你對那段文案的疑問。事實上,墮胎過程中必須確保胚胎活著,因為這樣才容易把胚胎殺掉然後取出。如果胚胎在子宮內就死去,墮胎的過程會搞得很複雜。聽起來很可怕,卻是事實。

Writing the Aadhar ad, was perhap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hat I’ve ever done. It took days of research and when I first started reading about it, I was shocked. So much so, that I found myself in the loo, barfing, each time I opened the links that google threw up. At first, I was disgusted with myself. A million questions ran through my head. The first was, how could I do something like this? But the more I thought about it, the more convinced I got. There are a million people out there, who actually practice female foeticide, thinking that it’s nothing much. Just a foetus, you’re terminating. I thought that if the material I found, could shake me up so much, it would probably have a similar impact on the people who read it.

It’s tough trying to change a mindset, and in my country this has been a practice for years. Girls are gotten rid of to make way for a boy, because they earn, they work and they carry the family name forward. A girl on the other hand is just an added burden. It’s sick. And it turns your stomach, but it’s true.

Our client, the NGO who ran the ad, is an 85 year old woman. Who’s devoted her life to the cause. We were rather sceptical at first, if she would run something so graphic, but her conviction in the writing gave us tremendous hope. And we knew we were doing the right thing.

While the gold at Cannes, and the many other awards that Aadhar picked up, were a great blessing, I feel the one I find most precious is what Aadhar achieved with the ad. In a span of 3 months, they managed to save 25 girls from being killed.

As far as the line goes, well, it’s imperative to keep the foetus alive, because it’s easier to pull it out and kill. If it collapses within the uterus, the task becomes messy. I know it sounds horrible, but it’s true.

我知道很多人在說很多得獎稿都是飛機稿。但是假若你像Anshumani Khanna和她那位高齡85歲的客戶Leela Dave女士這樣,面對一個這樣具有爭議性的議題,而且因為身為印度女性更加無法將之忘卻,我不覺得光用飛機稿三個字能夠抹去這件廣告作品的價值。

會唱歌的路獲得AdFest創新大獎

3 月 / 22 / 2009

這真的太厲害了,日本人把少用的山間道路路面精細劃分,只要駕駛以定速(40公里/時)前進,輪胎跟地面摩擦的聲音就會唱歌。

MelodyRoad_1

AdFest創新獎項的年度大獎得主。是電通/Razorfish為Dunlop輪胎在07年底所製作的道路安全宣導活動。說到根據產品的事實(輪胎跟路面摩擦會發出不同頻率的聲波)來做推廣,本案真的是第一名!

創作名單(轉貼自Muraken.biz

Planner + Exective Producer: Masae Miki (dentsu avenue a razorfish)
Producer: Seiji Shirafuji, Hirosuke Nagai (dentsu avenue a razorfish)
Director: Yuko Takada (dentsu avenue a razorfish)
Art Direction + Design + illustration: Yu-ki Sakurai (Metamosphere)
Technical Direction + Flash: Muraken (undefined Inc.)
Photo + Video: Seiji Shirafuji (dentsu avenue a razorfish)

Melody Road Builder: Shinoda Kogyo Inc.

這邊有小客車,大客車等不同車型實驗版的影片。大型車開起來聲音比較雄壯威武啊~!

AdFest廣告獎結果發表

3 月 / 22 / 2009

得獎作品看這邊吧!不過這也是網站經營者去找的,作品仍然不完全。我個人認為如果廣告獎主辦單位不想讓我們知道他們選出了什麼作品,基本上我們應該不用理會這個獎。

平面與海報類得獎名單新聞稿。(只有一張小小的圖片。)

平面類技術獎新聞稿。(有非常小的圖片在閃動。)

影片廣告和戶外得獎名單新聞稿。(完全沒有圖片或影片。)

網路廣告獎新聞稿。(有巨小的圖片閃動中。)

AdFest現在看起來好像是把年鑑的生意包給龍吟榜,所以基本上我在網站上完全看不到得獎作品。這樣非常不好,應該要像D&AD或One show這樣公開作品,才是非營利組織應有的行為。否則,實在對不起砸錢參賽的代理商,影響力也會大大降低。話說回來,坎城廣告獎的主辦單位國際廣告節今年要開始重新推出另一個亞太地區的廣告獎Spike,希望他們將坎城的辦獎專業帶到亞洲來,至少在作品的(迅速)公開上,能給亞太地區的廣告獎一些刺激。否則廣告獎就失去最大的對提升產業水準的教育意義了。

說到AdFest的網路廣告獎,我們的好朋友Naoki伊藤直樹和GT Inc.果然以Long Distance得到網路類的年度大獎,先前他跟我說他今年特別推掉One Show互動獎的評審邀請,而去參加AdFest,因為之前兩年他們在AdFest得到大獎,他都沒有上台領獎,覺得不能再次對人家失禮。(Naoki畢竟還是個日本人啊!雖然是小子氣的男生。)所以他今年沒白去。(他前幾天在Twitter上面偷偷說“我們得了好東西“,可能就是指這個吧!畢竟AdFest網路廣告獎評審團主席Koshi Uchiyama內田光司是他好同事啊!)

在新聞稿中有提到:內田光司對於在評審中評斷網路廣告有三個標準:(1)是否有傑出的執行(good execution)與核心概念(a core idea);(2)是否利用新科技產生話題(buzz);(3)最重要的,是否成功觸動人心。Naoki那個下載無敵慢的Uniqlo March也得到金獎。

再下來的指標性評選是五月的One Show互動廣告獎。最近已經進行了初選。而且評審也對日本的互動廣告大為驚嘆。我們也就走著瞧咩!

Sony VAIO 的模特兒上街

3 月 / 21 / 2009

Sony VIAO在1月底2月中,以及倫敦時裝週推出了這個模特兒上街的活動。與四位年輕時裝設計師結合,讓他們為拿著VAIO的模特兒打扮,然後讓這些化妝與移動方式都模仿假人的模特兒出現在如紐約中央車站與街頭。當然也出現在倫敦時裝週特別舉辦的活動。全部的影片(目前共12支,包括一支對四位設計師的專訪)都可以在Sony的YouTube品牌頻道上觀賞。

這個案子是由洛杉磯180執行。下面是在Boards網站上找到的創作團隊名單。Boards上的影片比較完整說明了這個案子。
Client: Sony Vaio
Title: Behind the Scenes: Mannequins
Agency: 180 LA
Production Company: BlackLake, Los Angeles
Director: Arlo Rosner
Agency: 180 LA
Head of Production: Peter Cline
Producer: Kate Morrison
Creative Director: Joel Rodriguez
Art Director: Lindsay Akino
Copyriter: Graham
Production Company: BlackLake, Los Angeles
Executive Producer: Jon Barlow
Director: Arlo Rosner
Editor: Christine Brown
Asst Editor: Aki Mizutani
Executive Producer: Nicole Visram
Producer: Kasey McGarrigle

Camcast非死不可與可口可樂的330萬粉絲專頁

3 月 / 21 / 2009

最近有空的人一定要去點一下這個網頁,因為理論上他快要下線或改版了。

http://comcastmustdie.com/

沒錯,網站名稱就叫“Comcast非死不可”。這網站有幾個有趣的地方:首先,網站的創辦人是誰呢?鼎鼎大名的AdAge的廣告評論員與廣播節目主持人Bob Garfield。Bob Garfield怎麼會跟品牌作對到這種程度,且慢,他並非唯一一個討厭Camcast到要他們非死不可地步的人,也不是其中手段最激烈的人。看下面的ABC《夜線》電視新聞節目的報導,裡面的主角是一位76歲的阿媽。這位阿媽由於買了Camcast的網路電話卻打不通,客服人員又讓她等了兩個鐘頭才跟她說經理下班了。她就拿了一隻榔頭跑到Camcast去砸店。當然警察隨後就來把她逮捕並且對她下了不得靠近Camcast的禁制令,但是,就像她說得,她都活到這年紀了,她怕誰啊!電視新聞裡面還有其他對品牌不爽到把自己砸產品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而引起熱烈廣大迴響的狂暴消費者案例。

Bob Garfield本身也是因為類似的經歷,設立了“Comcast非死不可”網站。結果,Comcast的主管開始閱讀網站上的抱怨,並且幫這些抱怨者解決問題。就像Garfield說的:他們“簡直變成Camcast的消費者服務部門了”。所以,這是為什麼網站要改版:Garfield發現網路真的是消費者面對“巨大,貪婪,笨拙,聽而不聞的企業巨人“時強效的傳聲筒。所以他跟夥伴們將要把“Comcast非死不可”網站升級,變成“CustomerCircus.net“(消費者馬戲團)網站,專門處理類似的消費者對大企業問題。(網站好像還沒上線)

另外一個最近發生有趣的事情是,而且跟上面這件事情有點相關,最近Facebook發表統計,結果發現Facebook上最大的品牌社群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第二大的呢,是可口可樂,問題是Facebook的這個可口可樂專頁根本不是可口可樂自己設的,而是兩位品牌的粉絲組成的。結果現在人家有了330萬個粉絲。這下可口可樂該怎麼辦呢?因為Facebook最近也實行新的規定,粉絲只能設立品牌的支持群組,而不是專頁,結果他們讓可口可樂自己決定是要關掉這個粉絲設立的專頁,還是接手。可口可樂的決定是:不關掉也不接手,但是請原來的兩位經營者跟可口可樂互動部的一些高層分享一些管理權限。但是可口可樂並不想插手,免得讓粉絲覺得這變成一個官方的宣傳所在。根據AdAge Digital的報導,可口可樂非常友善地對待這兩位粉絲專頁的管理員,把他們飛去亞特蘭大的可口可樂總部,讓他們參觀可口可樂博物館,跟他們開會討論未來可能的合作,等等。

不過,說來說去,這個粉絲專頁為什麼會這麼紅?因為Facebook上畢竟有253個粉絲成立的頁面哪!兩位管理者說他們也沒有很積極在經營。因為他們自己還挺忙的。而以後他們如果更努力經營,可口可樂的Facebook粉絲專頁又會更紅嗎?去年發生的Dannis Liu的蘋果品牌製入音樂錄影帶事件來看,Dannis Liu剛開始也絕對不是合法使用蘋果電腦的商標和The Bird & the Bee的音樂。只是因為效果非常好,兩個品牌就都算了,甚至合法化了。所以說,網路真的變成一個很有趣的場子,非常的沒有王法跟成王敗寇。而成王敗寇的理由也非常之的沒有道理在。可能整個社會要做好的準備是,法律不要太過主動地去介入,而廠商本身也不要那麼緊張地想要控制一切吧!

北京電通徵人 內詳

3 月 / 18 / 2009

北京電通的徐克先生
要找CD ACD 各一枚
CD要能懂英文最好
服務聯想 百度等客戶

有不少人詢問,請直接跟徐克先生聯繫

jonathanhsu@dentsu.com.cn

日本互動廣告之所以棒的九個理由

3 月 / 18 / 2009

One Show互動廣告獎目前正在評審中,這回是由紐約的Big Spaceship愛講話的老闆Michael Lebowitz來當評審團主席。他最近在Twitter上逐日介紹評審團成員所寫的評審心得。這篇評審Ian Tait寫的:日本互動廣告之所以棒的九個理由,挺值得一讀的。

D&AD學生獎的中文專員

3 月 / 17 / 2009

D&AD學生獎的中文專員monica.wong@dandad.co.uk 已經上任了,她的電話是 +44 207 840 1176。所以各位有什麼報名的問題就直接寫信給她囉!

祝大家參賽準備一切順利!

p.s.D&AD說請我告訴大家D&AD學生獎付費是在這個網頁,那我就依照請求來公告一下囉!

今日一字:momentum 動量

3 月 / 16 / 2009

近年來幫FedEx和Monster.com等創作許多得獎廣告的創意人Eric Silver剛剛離開BBDO,前往紐約DDB接替紐約DDB剛剛離職的董事長及創意長Lee Garfinkel(他由2003年開始擔任紐約DDB的創意主管)。紐約DDB曾經有廣告業最光榮的創意歷史,最近卻被業界媒體形容為:“近年來異常安靜”。Eric Sliver跟DDB開始洽談工作的消息被AdWeek報導出來之後,Lee的下屬在AdWeek上留了一則留言,描述Lee的領導問題:

當文案和當創意總監是不一樣的。Lee從沒停止過跟自己的下屬競爭。(當創意總監)他應該是要領導下屬,不是跟下屬競爭。

跟Lee的風格相當不同的,可以比較華堡驚魂記的創意總監Rob Reilly。華堡驚魂記的導演Henry-Alex Rubin曾經說,在跟廣告公司CP+B的創意團隊合作中,Rob Reilly這位創意(後來升任CP+B的執行創意總監)“非常有膽”,在拍攝過程中一直叫他儘管去騷擾到漢堡王的消費者沒關係,還一度要把漢堡王全部的漢堡全部都由當天的點菜單上拉掉。

Creativity雜誌上有一個Rob Reilly的錄影專訪,他談到他的工作就是要為整個廣告的過程增加momentum(動量)。當創意人在公司的職位提升,他不見得會事事參與,去盯所有的細節,甚至他的工作可能不是在自己創作,而是為別人的創作能夠賣給客戶,能夠幫團隊在過程中爭取自由度,能夠找到合適的人合作,能夠安撫低階的團隊成員,讓設計作好設計該做的事情,讓創意盡創意應盡的責任。甚至要忍受創意下屬因為作品而出名。這些可以說是創意總監的管理議題。

話說,世上沒有任何百事都可以依靠的真理。只能說每位成功的創意總監有他成功的理由,每位不怎麼成功的創意總監也有他不成功的理由。總之提供這兩個相當不同的典型給大家參考。我自己當然是覺得,幫創意過程增加momentum,其實是創意團隊中每個人的責任。